2019年9月7日 星期六

當哈佛遇上一談就贏之課後心得



當哈佛遇上一談就贏,這是一場高達300人的大型演講,而且門票就在開放不到幾分後,300份門票已售畢,後續報名的人只能等待候補通知。而這場演講,我很幸運地能在旁參與,以下我的心得整理成三點:「過程、關係、本質」-哈佛談判三要素

當天第一場活動,Alex老師請同學彼此雙方嘗試推對方一下,誰能推動對方,就可以得分。而我看到有人彼此堅持不下、有人不斷被推倒、而有人默契地推過來推過去。最高分不是互相堅持、不是一方推贏,而是默契互相推組別。

我想老師藉由這活動讓大家對談判有個初步認識:
當有人發現可以輪流互推時得分時,那我為什麼要聽你用什麼保證
當活動結束後,剛剛活動的對手仍坐在你旁邊時
當我推倒你有分時,而你推倒我時也有分時,那彼此想要分時,該怎辦



過程: 

「感谢月光的地毯,讓這黑夜不黑暗。
讓這路途就算漫长,也漂亮。」- - 梁文音

在這場演講前,我一直以為過程指的是程序之類,如何制定談判會議的程序之類。但活動二,我體會了深懂安排過程的談判者與不懂得安排過程的談判者的不同,後者是300人的市場吵雜叫賣員,而前者是將300人濃縮成20人的規則制定者。

也是這樣機緣下,我想一個好的過程也許要思考這幾點:
  1. 如何降低過程阻力:怎樣方式可以使參與者更有效益的討論?
  2. 如何在過程增強我方利益:我方的利益要怎麼取得相當對方取得利益價值?有無第三方資源運用?
  3. 如何在過程使對方合理接受:怎樣的讓步能讓對方接受呢?替代方案的安排順序?最糟的下場是?



關係: 

你離開時,應該留下好名聲。- -肯亞俗諺

關係?在職場聽到關係,最常印象是某人靠關係,有事變沒事。也聽聞過:「我跟你交情這久了,算我便宜一些」,更甚者,有人擔心彼此因為談判可能對立,導致關係破裂而選擇退讓,慘遭對方狠咬一口。

而老師認為:「只有能讓我們共同解決這個問題的才叫好關係

這是提醒我們不要將關係當作忽略努力解決問題的理由,
而是努力促使雙方共同解決問題的人,才具備好關係。


本質:

照做,不然吃我的拳頭!
聽媽媽的話,吃下這朵花椰菜!
一起打掃,剩餘時間帶你去想去的地方!

在老師演講中,提到為什麼對方要聽從你的指令行事。而那張投影片指出三個層次:
底層:權力
中層:權利
頂層:利益

權力,指的是俗稱「拳頭」,就像互推中,擁有最大力量的人能反覆推倒對方。
權利,指的是俗稱
「道理」,就像互推中,上次讓你推了,這次換我推倒你。
利益,指的是俗稱「好康」,就像互推中,讓我們互相推倒,讓我們互相有分。

然而我們卻常發現,我們似乎習慣說道理與拳頭,而不是說好康。

我想因為......道理與拳頭是我的,我的道理、我的拳頭,只要思考我這一面,然後就亢龍不悔」一招打出去,至於後面是不是洪水滔天,亦是後續再說了。

至於好康,就令人傷透腦筋。要想想對方到底要哪種好康(就像問女友晚餐要吃什麼)與範圍多大,及這好康我要付出什麼代價,而我從這次付出可以獲得多少好康等等。

這費神的事情,為什麼要去思考呢?因為權力可能是你居於弱勢一方、你的道理不代表對方聽從你,而利益卻可能是相對,對方想要的好康,可能是你可以接受的付出。

這讓我想到Dcard的故事,在造型版,有位正妹貼出對她的男友造型大改造,正妹引以為傲將男友改造成韓國潮流男。但該版讀者卻紛紛留言:該男友改造前比較好看,改造後不太適合他(將女生造型版型直接移植給男生,十分憋扭)。正妹也因此默默刪版了。

而我一直好奇為什麼男生願意這樣犧牲,後來我想通了,因為男友深得談判精要:

「犧牲了造型,拯救了愛情學會談判,愛情無礙


當然這場演講,還有令人收穫甚多地方,但限於個人筆力不足,無法一一道出。
此外藉這個版面,想說:
感謝老師願意將哈佛經驗用這種辛勞但對大家收穫更多方式分享出來。
感謝師母默默地支持這十分任性的經驗分享會。
感謝許多行政人員默默地支援這活動順利落幕。



2019年4月27日 星期六

課程-MTa_Level_2課程心得


這是一個更殘酷的生物競爭模擬。是模擬生物的起源,所有隊伍都扮演每一個生物始祖,要進化成該生物世紀的唯一贏家。每一次重開機,都會要求確實修改上世紀的錯誤:為什麼會贏與為什麼輸,及如何穩定化及開放化。


也是說在這一天的課程裡,每一組隊伍要有效率地處理每一個世紀代表的狀況,並且比其他隊伍更符合該世紀的生存法則,然而MTa的課程設計最令我驚悚的是它會證明你的團隊一直犯同樣的錯誤,直到你的團隊在無這樣錯誤才可能放你走。

好比是一位督促嚴格馬拉松教練,在每一場馬拉松練習裡,每當跑步姿勢歪掉,他就會往你身上加上一個車輪胎,直到你體會這種錯誤是無法承擔錯後,願意根本改正後,才會拿掉車輪胎。

然而這一天課程裡,我徹徹底底體驗什麼是頭號戰犯、等待被辭職的員工、忽然為並列第一名的黑馬、及最後失控的團隊。這一天,我興奮走進教室,蒼白落魄地捲蓋走人。

也許,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會出現這大戲劇轉折呢?是做對了什麼從墊底變第一?及是出了什麼差錯會讓第一名拱手讓人?

我想從當天最後的心情說起:迷茫!

我對於當天發生的經歷感覺到迷茫,我不知道要怎樣去處理:前一刻我認為對的做法,下一刻成果告訴我這是錯的;大家都認為對的做法,但卻沒有人照著做;當自身特質與團體成員不符合時,又該怎做;沒辦法預知是對或錯時,那我該承擔或隨流嗎;及這沒有完美單一解法。

因為需要的是不停地進化再進化,要做的比對方好、快,也可能要思考讓什麼是對手跟不上地方,如何借用對手的資源,造成彼此落差拉大。

那怎樣才能做到?當天的我感覺這是一體的,需要很多面限去處理,而目前我是做不到的。



經過數天的思考,回顧Alex老師對團隊的看法時才發現,其實這是我可以處理,只是少了依照人去思考方法。

Alex老師說在課程中,一直提醒我們要去檢核每一個決策下,譬如為什麼要把裁量權給他,他真的是最對的人選嗎?團隊氣氛和諧是對嗎?

其實這些問題起始點都是當下大家都犯的問題,Alex老師就直白點出來給大家。這也間接告訴我們,其實我們都少了一個重點,缺乏看出當下最重要的問題的能力,也是看出哪邊才是讓豬也能飛的風口能力。

這堂課,Alex老師也說明他以前對團隊的帶法與現在要求自己的帶法期望。

以前Alex老師是採取主動引導團隊,由他看到風口直接引導團隊前進,而現在他是採取培養團隊跟上他自己能力讓團隊擁有判讀風口的能力,在彼此檢核下前進。

從前:Alex老師看到風口~>告訴團隊指令~>團隊出發
現在:Alex老師培養團隊~>團隊有能力看到風口~>彼此確認決策~>團隊出發


這為什麼很重要,我想因為Alex老師也會擔心當他陷入決策失誤時,這時候團隊反而會被他他帶往錯誤的方向而死亡。所以Alex老師選擇培養團隊,讓團隊成他的另一個Alex,讓這失誤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而這個想法讓我想到進階班中,Alex老師說過,如果一個人打不贏,那就一群人打。

也就是要回到團隊作戰方面。更精確來說是團隊分工下作戰。我將我一人無法處理的問題分工給團隊成員,而我所遇到的問題就是可以解決。

那要怎分工?我目前感悟是要角色、過程、心態的分工



一、角色的分工


為什麼要分工,因為誰也不能肯定自己所做的決策陷入錯誤,陷入自己無法知道的錯誤,陷入自己能力根本無法評估的錯誤所在,或者根本超越個人能力極限。

角色分工我把它分為戰略者戰術者執行者,而彼此要做的事情如下:


A.誰來負擔方向的決策——戰略者:最有價值的投資是?

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價值】,那些重點是我們需要的?而其中最關鍵是那些?

how:對我們而言,什麼最大的價值所在,對於我們增長最佳的投資是什麼?

戰略者重點是?時刻注意方向的修正,即使在片面的了解,也要給出一個粗略方向,及更多心思去修正。


B.誰來使決策落地化——戰術者:SMART 

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我如何讓決策可以讓大家明瞭與實際進行?

how:管理~>如何方法化、歸納化、效率化、細節化~>產生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可以參考【SMART】

  1. 目標是具體的(Specific)
  2. 目標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標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 目標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Relevant)
  5. 目標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C.誰負責按照步驟快速組出來——執行者 專業與分享

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如何將他擁有技能標準化、迅速化、及分享化?

how:尋求可以擅長這現象的【專才】,並由他建構實行的標準或原則,讓這專才得以【分享】,讓其他成員得以自行處裡這現象。


而這些角色分工是為了讓團隊得以聚焦,先從戰略、戰術、執行一層層討論下來,讓團隊每一個人都能成為這團隊的戰略、戰術、執行的操作者,避免產生孤兵作戰的可能。

二、過程的分工


這邊是要把時間的因素放入,把每一段時間要做的是事情放入去觀察


通常上:狀況~>問題~>定義問題~>測驗~>檢討~>定義問題
操作上:討論狀況-實際操作-緩衝備案要分成三大部分去控管總體時間。
             
然後在彼此內部的程序上應該為:
討論~>決議<~>檢核<~>執行<~>檢核<~>結果

其中最容易被輕忽的是檢核這關卡,這關卡目的就是要吵架、紛爭,要大家都站起來對上述過程有意見並給予提出,最基礎作法是這時間誰舉牌就要聽他說。類似日本車廠上,只要生產線上有任何人拉了停止鈴,所以生產線的人都要停下手邊任務,去協助處理問題。

再來是戰略者、戰術者、執行者的步驟

1.戰略者的產生三點策略   
         <來回溝通>               
2.戰術者的執行步驟三點 
         <來回溝通>
3.執行者的執行可能三點   

每個角色上產生三點是要讓大家得以聚焦在同一層面上去思考,而不是一定要生產出三點,目的是藉由意見不同來產生更有效率的方法。

完成這上所述的認知上兩點分工後,最重要是要認知三、認知


三、心態的分工


MTa目前有兩個等級,而等級一我是冠軍隊的成員,當時印象是過程是很消耗精力的,但感覺上愉快的,然後這次過程一樣是很消耗精力,但我的感覺是沮喪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第一次活動

在第一個活動,我很順利引導大家進入我預想的分工模式,結果在這分工模式下,我毫不知情下踏入第一個陷阱:你足夠了解你自己嗎?你了解的自己真如你認知的一樣嗎?你有辦法去避免這種自己不可認知的陷阱嗎?

而這種100%認為自己是對的錯誤導致浪費團隊該活動一半以上的時間,也逼使其他人浪費一半以上時間,該次活動失敗可說是我一人要承擔起60%以上的錯誤。也跟著其他隊伍一樣完成史上全班零分的奇蹟。(成就:零分的技術 達成)




也因為這現象,團隊內開啟檢討會議,也產生了決議:需要去尊重且傾聽有意見者的看法。而接下來的活動呢?有更順利了嗎?

第二次活動

結果是沒有,因為我們這次又撞到了第一活動瓶頸:眼光對,但手腳跟不上。這意味著我們戰略是可以,但是我們卻沒有辦法讓這戰略如所想像實現。我們這團隊欠缺一些要素,才會倒這現象的產生。但當下的我沒有注意到。

因為我陷入另一個陷阱:當犯大錯時,你當下該做什麼才是對的?在之後行動,又該做什麼才對團隊是好的?坦白來說,我那時候下意識放棄戰略、戰術的思考,也是成為專心聽指令就好的「執行者」。

但我又犯錯了:我做對了選擇,但做錯了順序。而這錯誤導致團隊進度又嚴重落後。這好比是我預料到未來工廠會缺料,先行備料了,但沒有預估到工廠金流忽然出現危機,導致必須把備料拿去賣掉,再來生產。

活動結束了,本次墊底了。

此時的我,失去判斷的能力了。因為從結果來看,我是錯的。我應該乖乖安靜地聽從指令,做那些最不會出錯的支援。即使我有分析狀況及研討解決方案,但我不會出聲,因為我不確定我是對的。



第三次活動

接下來第三次活動開始了,我專心當組裝員,協助整理資源與組裝零件,然後多觀察隊友需要什麼,多動手,多出力。當下感覺很好,也很充實的愉悅。

這次活動,我們這組拿到第一,加上中午臉書按讚活動,楊院長突破框架地努力號召下拿下額外加分,成功並列第一名,這讓Alex老師看著分數表說:「這次大家的分數很拉鋸,好像沒什麼分數增長?」其實當下我們知道因為分數被我們吸走了!

而這次活動檢討時,我結論是我應該比較適合當聽從指令的組裝員,打算以此這想法去餐與最後一次的活動,也是決定本次課程輸贏的冠軍賽。



第四次活動

但失敗了,團隊過程進行地兵荒馬亂,每個人都很努力運轉,但就像過熱機爐,赤紅冒煙就快爆炸了,每個人都為自己手上事情忙碌,但沒有很好的成果。活動最後成果不到別人一半。別人是一台模型,我們是一條長長的積木。

我問我自己:我第三活動的結論是對的嗎?是錯的嗎?為什麼這次活動這糟糕?這過程是不是又踩入什麼陷阱?或者是根本是同一個陷阱?我思考得到的方法是對?還是錯?還是其他我不敢承認的錯?那什麼才是讓團隊成功的方法?

這當下,我迷茫了,因為我答不出來。因為我整天過程是不斷被推翻自己的想法,不斷地被成果證明我是錯的。我該怎辦?



活動後數天

經過數天的沉澱與尋求方法,我認為我那時候的方法是對的,但順序是錯的。也是說那時候我做的每一個決策可能是對的,但這決策的產生不是要由那時候產生,而是應該在適合他的時機執行。

譬如我前面說的要做角色與過程的分工,一開始要由戰略者做出判斷,但卻做了戰術者判斷,直接從計畫細節開始做起,忘記評估這計畫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即使做對戰術,也只是贏了地方,輸了國家的陽威利。

譬如我第三活動的結論,是做好一位執行者,這不能說錯,處於執行者時候,這是很對的思考,但在需要戰略與戰術時,這會導致錯誤。

PDER

當我了解為什麼方法一直被打臉後,又再度被MTa一階的我打臉,因為當初課程心得是:
PDER的團隊流程。

Plan
制定足夠實現的計畫

Decision
決策如何對待不同意見與可能

Review
檢討問題可能
超越期望

Expectation
找出更有精準的問題
讓自己有更有效地達成期望

上課前,我也是這樣複習自己。但這次課程為什麼我沒有去實行......

心態

因為我不敢了,因為我第一次活動犯下頭號戰犯的錯誤,所以我慌了,採取最不會導致錯誤在我身上的行動。眼睜睜看著隊友去出決定,把責任拋給他們,避免自己再度成為戰犯。即使這樣,第二次活動,我再次錯了。我更加確定不要扛責任的心態。是的,我逃兵了。

這時候回想,我想告訴自己的是要承擔起團隊的心態,每個要成功隊伍的是心態彼此分工承擔領導這團隊。沒有一個人可以逃避這承擔,而拘泥於特定角色或安全角色。因為逃避,只是減緩心理上壓力的「好人」,但無法避免成為團隊失敗的「壞人」。

角色、過程、心態的分工,我想這是需要自己去督促產生,也是說這些原則是要求自己先做到後才可能去引導團隊去做到。並且要扛起這些帶來的衝擊。

的確,這是一件很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假如因為自己放棄或扛不去的理由,讓自己的團隊發生無可抗力的事情時,這時候該抱怨那個裝好人的自己嗎?還是閃躲責任的自己?絕對不是看到某種隊員全部殲滅慘況的感觸

最後感謝Alex老師及行政團隊讓我經歷這棒與收穫的一天。
也感謝包容我犯錯最佳的隊友們:田克杰、Tracy Yang、Wing Chau、Tina Su、邱仕豐。

謝謝大家!


感謝承擔組長的灰兔隊長,100%合作意願的粉紅兔隊員,及總是不怕被討厭而當壞人的Alex老師


衍生閱讀:

老闆交代一件你不熟悉的案子,你就只能坐以待斃?強化臨場判斷力及問題解決不可不知的5大步驟

《PEP TALK:信心喊話的力量》── 從職場到家庭,讓我們成為一個能夠激發他人無限可能的強力推手

499之亂終於告一段落,我們該為中華電信的危機處理打多少分數?


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課程】一談就贏電影班~決勝女王


當有人問你:[如果可以贏的不知緣由與輸的明明白白,你會選哪個?],而當時我選寧願輸的明明白白,因為這次輸過後,我可以累積經驗,下次就可正正堂堂獲勝。而那人卻笑笑地,好似他肯定不會選擇這項。

而過了幾年,我經過某次課程後才體會到他為何如此笑笑帶過的可能。因為人生的高度不確性,這次輸的原因不代表下次勝利的契機。


面對這不確定人生,難道只能將不能重來的人生放在運氣女神手中,次次祈禱女神的垂憐嗎?我想沒有人願意,所以這篇心得是來自Alex老師藉由電影【決勝女王】來探討面對不確定的人生,我們可以怎辦?



【決勝女王】的女主角茉莉,片頭一開始正參加一場滑雪奧運選手選拔賽,而與她最有競爭力的對手卻犯下大錯,慘操大扣分,只要她如計畫執行,她將有一個慘燦的未來,為此她做了許多準備,甚至把所有裝備調整到最高係數,只求不出差錯。


但她的滑板還是脫離她而去,讓她從高高天空摔上結凍的大泳池。只因為她撞上一個結凍的松支,主辦單位為了給選手看出前景深度。




面對這差一點就可以踏入自己完美的人生天堂,茉莉拋下她花費16年歲月的一切,跑到溫暖的南方,從一開始只能住朋友的沙發到創立數百萬美元的商業帝國,及這帝國崩壞到她再度站起來挑戰。





Alex老師藉由茉莉的人生旅途,列出種種她的做得好與不好的建議,我自己將這些要點整理成五大要素,而組成一個要訣:如何培養出連西索都愛好的蘋果





這五要素分成:土、根、幹、果。





一.土:高品質決策

二.根:同理式傾聽

三.幹:跨越期望

四.果:稀有性





一.土:高品質決策


關於高品質決策,Alex老師將這部分放到最後部分來講,這部分講的是如何提高決策品質,讓面對決策時,能持續提高其決策的品質,直到將不確性降到最低。

我在整理筆記時,心中把這部分排在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對果樹而言,最重要之一的土壤。但為什麼老師卻將排在這最後呢?而不是一開始就講授呢?


除了因為電影撥放順序,我想是不是藉由根、幹、果的具體方向,就可以體現出什麼是良好的決策品質呢?




二.根:同理式傾聽



在這部分,Alex老師講兩大部分:同理式傾聽與同理心

為什麼老師會講這部分呢?我想我想為了能夠更了解對方的動作背後的原因,也是說藉由同理式傾聽與同理心來了解對方的海平面下的冰山,唯有這樣才能突破自己的立場限制,進而提高決策品質。



同理式傾聽六大要點中,讓我最欠缺是第一點與第六點:主動邀請與確定自己了解無誤。

第一點:主動邀請,是自己要依照情況來主動開啟對話,而不是由對方自行來開口。這對內向的我,實在很大挑戰,因為即使是交際場所,我也是屬於默默把嘴巴塞滿,然後躲去牆角的人。更慘是,假如需要開口,我再三鼓起勇氣才敢說出第一句話。

第六點:確定自己了解無誤,要求自己能了解對方心中所要表達思想。當初看到這點,感受有如被孔明用來借箭的稻草人一樣,萬無體膚。因為老依照我自己想法來思考對方的話語,也因此常造成誤解。

關於現在修正是要多多練習主動,大不了再躲去吃點心及務必每次一段落結束後,要搭配換句話說與確認型問句。

同理心,是要同理對方的感受、期望、想法、立場,但不是接受、同意、接納對方的感受、期望、想法、立場。

關於同理心的訓練,我目前課題是如何繼續保持同理心,而不是評分對方的心態,尤其對方立足於不同的立場時。


三.幹:跨越期望


這部分,Alex老師講授的是如何做好一件事向上管理

這又跟決策有什麼關係呢?因為大家都要討生活,為了生活更好,才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但做完工作不等同做好工作!這就需要提高決策,讓工作做對且做好。而長官又是評對工作好壞的人,更需要了解如何向上管理。

如何做好一件事,老師特定用了五個重點,還特定整理出一個口訣:PEARL,而我最大收穫是L。學習快速(Learning),大家都會定義是Quick learner,且公司也會要求這樣回答。

但老師定義是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且做得比對方期望更好!

我想在職場生活中前者甚多都無法確實做到,即使知道這項要求,但還是始終做不好,更何況是做得比對方期望更好。我想關鍵在於有沒有了解對方與做到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老師建議的重點是長官特性與六點溝通重點,而我認為這些可以用一個學生見聞都害怕的字眼來總括:SAT(學術水準測驗)

SAT,這口訣也是來自Alex老師的文章,意思是

Specific(精準)
   Accurate(正確)
   Timely(即時)】

當與長官溝通時,
要了解正確的情況與方案,讓長官能夠下判斷;
要精準方式去溝通,讓長官能夠快速了解;
要掌握時間與時機,不要挑錯與錯誤時機。


對於這項目的修練是,我還練習善用黃金圈與倒金字塔方式來傳達我的想法,及不要只想著快速完成工作,要記得多想怎樣才能跨握期望;他們的立場下會期望我會做什麼,且什麼是超乎期望的。


四.果:稀有性


這部分,Alex老師建議要建立稀有性備案。

當懂得同理式傾聽與跨越期望,這樣就萬無一失嗎?不,在【決勝女王】茉莉把老闆的賭吧經營有聲有色,這時老闆卻忌妒了,要求停止給付日班費用,否則日間與夜間工作一律換人。這時,茉莉也只能吞下去,另尋其他出路。

如果你是茉莉,你願意這樣的結果嗎?




為了避免這可能,Alex老師建議了:稀有性與備案。

那怎樣才有稀有性?稀有性 =不可取代性+差異性。而在不可取代性的要點:優先順序壓力管理、及小地方的實踐力。其中壓力管理與小地方的實踐力,卻是我目前最大的罩門。

壓力管理,除了平日的生活壓力管理,更需要在重大抉擇時做好管理,能讓自己不在壓力下做出錯誤的抉擇。日後我除了要習慣壓力變大,更要日常中練習情緒觀察,在當下能順利切換到適當的情緒檔位,而不是被另一股壓力帶著走。

小地方的實踐力,要求是【持續】做好應該做的小地方,也是【持續】練好每一個馬步。在能夠提升競爭力的環節做好,且不會因為外界稱譽或榮耀而偷懶。當課程進行時,看到這個要點,其實內心很愧疚。因為當天的課程,從一開始我就沒有做到這一點,活動的自介,我只想迅速通關,沒有思考藉由這活動,我還可以一起完成什麼目標的思考:沒有思考更好的決策。

備案,是指對事情準備要多預備一個計畫B,用來拯救意外的替代方案,也是說要建立起意外中不意外的準備。對於這點,我稍微做到一點點,因為劉德華有教。雖然當天籌碼也沒表現很好




在這一天活動中,將老師要講解的重點放入課程中的數個活動,就會發現這些要點是可以連接再一起的。譬如,自介活動,如果知道要有建立起稀有性的習慣,就會要求自己謹慎思考每一個決策後面意圖,而不是表面情況帶著走,而是藉由自介活動與他人做出更深層聯絡,傾聽對方,在短暫的時間內,做出讓對超出期望的連結,讓對方因此印象深刻,不會錯失每一個小地方的練習與努力機會。

在課堂中的舉手、參與數字城堡、籌碼遊戲、最後撲克遊戲,及一整天過程,這都是。如果將這些根、幹、果一一放入檢視,那就會發現提高決策品質就在這些細微的行動中建立出來,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決策品質、同理與傾聽、超越對方的期望、建立屬於自己的稀有性。

最後對我而言,人生,其實很像旅行。有時候,用盡心思準備,抵達嚮往已久的餐廳,卻當天餐點師傅狀況不佳,而錯失美味一餐。又有可能,轉錯的路口,卻讓自己發現新的景點或藏於街弄的老店。我們永遠無法去預料旅遊過程確切會怎樣,但經由每一次旅遊前的規劃與事後盤點,我們也可以越來越期待下一次旅行的開始。

祝各位成為自己人生旅途最棒的導遊與旅行者。


文末,一定感謝一談就贏的行政團隊們願意遠從台北到台南舉辦,默默支持的師母,及總是做出超越我們期望的Alex老師。